decode和decodeLast
由于不可能知道远程节点是否会一次性地发送一个完整的消息,所以ByteToMessageDecoder会对入站数据进行缓冲,直到它准备好处理。
- decode:decode方法被调用时将会传入一个包含了传入数据的ByteBuf,以及一个用来添加解码消息的List。对这个方法的调用将会重复进行,直到确定没有新的元素被添加到该List,或者该ByteBuf中没有更多可读取的字节时为止。然后,如果该List不为空,那么它的内容将会被传递给ChannelPipeline中的下一个ChannelInboundHandler。
我对ByteToMessageDecoder的实现有一些自己的想法:ByteToMessageDecoder实现了ChannelInboundHandler,在read方法中,调用decode方法(此时方法是抽象的),调用完成后,可能需要将ByteBuf中已经读取的数据给清理一下(我自己猜的,我认为这个ByteBuf可能需要复用),然后判断out的长度,如果大于零,则通过ctx调用下一个handler的读取方法。(简单看了下源码,大致思路是一致的)
上面的分析的问题是,我不知道如何在ChannelInboundHandler的read方法中实现多次复用一个ByteBuf,可以实现这个效果么。我意识到一个问题,在decode方法中,不一定能将所有的字节给处理了,那么没有被处理的字节应该被放在哪呢。
- decodeLast:默认实现只是简单地调用了decode方法。当Channel变成非活动时,这个方法会被调用一次。可以重写该方法以提供特殊的处理。
编解码中的引用计数
对于编码器和解码器来说,其过程是相当的简单:一旦消息被编码或者解码,它就会被ReferenceCountUtil.release(message)调用自动释放,如果需要保留引用以便稍后使用,可以调用ReferenchCountUtil.retain(message)方法,这将会增加引用技术,从而防止该消息被释放。
ReplayingDecoder
ReplayingDecoder扩展了ByteToMessageDecoder类,可以不必调用readableBytes方法。它通过使用一个自定义的ByteBuf实现——ReplayingDecoderByteBuf,包装传入的ByteBuf实现了这一点,其将在内部执行该调用。
额,如果是封装在ByteBuf里,那发现长度不足该怎么处理了,直接返回的话是返回到调用方法啊,不能退出Decoder,我看了源码,有点可怕:
|
|
利用异常控制程序的流转,这个性能损失还是蛮大的,我还是不要使用这个类了。
ReplayingDecoderByteBuf注意事项:
- 并不是所有的ByteBuf操作都被支持,如果调用了不被支持的方法, 将会抛出异常
- ReplayingDecoder稍慢于ByteToMessageDecoder
CombinedChannelDuplexHandler
CombinedChannelDuplexHandler充当了ChannelInboundHandler和ChannelOutboundHandler的容器。通过提供分别继承了解码器类和编码器类的类型,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编解码器,而又不必直接扩展抽象的编解码器类。
|
|